


與我們一起探索後山原住民的山刀文化
探索這項器物與人 文化 土地交織而成的山刀信物守則
認識這曾有著里山裡海真本事的刃物

山刀文化
Mountain knife culture
在過去台灣歷史中所承擔的角色,多是出草、戰爭等較負面形容的既定印象,但作為 原住民重要物質文化與生活型態緊密相關,卻在時代的更迭下造成過去部落文化與生活模式改變,因無法體現其原本使用價值,也導致山刀文化沒落,
經由分析後發現,在重要祭典、婚姻禮俗、成年禮儀等場合,山刀皆有各自有其代表的象徵性及精神意義,由此可知山刀之於原住民的生命歷程有著無從分割的連結性。
狩獵用刀
太魯閣族、布農族
可劈、可切、可削、可砍,是獵人最重要的隨身裝備,許多民生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生命禮儀用刀
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卑南族
禮刀,早期作為婚嫁、賠償、買賣、陪葬之用途,也是族人身份與地位的表徵。

Indigenous Shandao Culture and Creative Design
DASHAN HAWAN
探索與接續山刀文化
從山刀作為手的延伸挖掘其為人所成為人所用的價值,以彰顯器物文化之獨特性為創作目的,結合在地原民族群的故事來講述每把刃物都是文化技藝下所產生的信物,承載了各族群的信仰和土地交織而成的信念,帶大眾探索敬天畏地的觀念下,原民文化與土地間共生共存的平衡關係,領略不同原民族群之於山刀不同的精神信仰及情感記憶。
色彩設定 | 視覺元素
Color Idea & Design Elements



大母母山
排灣族
大母母意為「我們的祖先」,認為此山為祖靈所在地,是排灣族與魯凱族兩族群的天 然
分界。顏色使用與日出陽光對應的排灣黃呈現山容壯麗雲霧繚繞的感覺。

玉山
布農族
布農族有著中央山脈統治者及玉山守護神之稱,顏色使用綠色是源自於他們對大自然的
崇敬與喜好,山脈起伏劇烈,氣溫差使雲海壯闊但下一秒又似浪濤般從天際渲洩而下。

北大武山
魯凱族
是生命起源也是終結之地,為魯凱族的信仰中心,顏色使用與日落對應的橘色,也是珠
子等服飾上的常用色,有著雲海故鄉美名,在畫面中主要呈現夕陽下雲瀑傾瀉的樣態。
八里灣山
阿美族
山頂上祭祀著太巴塱、奇美、馬太鞍等部落的祖靈,相傳是阿美族人之發源聖地。顏色使
用象徵太陽的紅色,呈現登山前需越過後的貓公溪及山徑小道。

都蘭山
卑南族
卑南族祖先最早登陸與居住的地方,顏色使用當地特色產物寶石對應的藍色,也是服飾
上的常用色,一邊是聖山,另一邊則是遼闊太平洋, 呈現對立卻合而為一的感覺。
奇萊山
太魯閣族
逆光下大山矗立於眼前,耀眼的讓族人無法直視祂的壯盛,顏色使用服飾上的常用色白
色,整體呈現高聳險峻的大山旁伴波濤洶湧的雲海。


包裝設計
Packaging Design

Faith From The Mountains
來自大山的信念
「大山」是孕育生態環境的根基,也是原民文化與山刀文化的起源地,以探索曾有著里山里海真本事的「刃物」作為切入點,以彰顯器物文化之獨特性為創作目的,設計將山刀是生活、生存、生命的象徵以出版品與文化用品做呈現,成為詮釋不同族別地域的山刀信物守則。
產品類型
Product Type






大禮盒
Large Package
整體製作物分別為個包裝、品牌手冊、拆信刀組、山刀總論。在個包裝我們以聖經的形式做呈現,一種來自不同族別不同地域的山刀信物守則,元素上我們使用每一組別的聖山及地域特色元素結合刀身做呈現。










拆信刀
Letter opener
擷取山刀的鋒利、功能性、造型藝術特點,轉化為拆信刀之商品形式做呈現,除了賦予文化故事達到傳統技藝的宣傳外,也透過新型態的商品推廣,使得原先因形體上不易取得及無法融入現今生活而日漸式微的問題得以解決。

大山指南
Dashan's Guidance
信封裡夾帶的是品牌手冊,此處我們希望大眾能實際使用我們山刀信物做開封儀式品牌手冊開封後,內容部份我們整合了一把刀的形制與故事,透過刀子分解圖、使用情境圖、故事小卡,帶大家探索山刀的用途及重要性。


山刀總論
General Theory of Mountain Knives
整合圖騰解說、圖紋分析等所有文獻彙整成一本山刀總論,並透過圖紋穿插的編排道述出山刀之於原住民生存、生活及生命裡極具份量的價值觀。
設計 Designer
謝依軒 / 毛姿麒 / 郭姿伶 / 徐于茹
指導老師 Supervising Professor
陳建勳 | 張盛權